文/何慧丽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乡村的价值与乡村人才振兴”,里面有我自己关于乡村的学、思、见、悟的内容,穿插一些地方发展案例。

 

为了国家而建设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6日,给全国涉农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回了一封信,信上说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人才。那么何以为人才?人才是与时俱进的,是在一定的时空场域中为着某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一群人。这里所说的目标,在“三农领域内”就是实现乡村的价值。但是,在中国近现代百年的历史中我们忽视了乡村的价值。忽视并不等于它没有,只是没有在乎,我们在默默地不断使用它,不断地被它滋润,从它那儿获得力量。那么,乡村的价值体现在哪儿呢?可总结为:

 

1.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将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

2、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3.乡村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4.乡村是消化国家工业化中期之后带来的各种社会风险的一个载体。

 

所以,我们建设乡村是为了国家而建设乡村,我们推进乡村振兴的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地推动国家的整体发展进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既是目标,也是手段。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复涉农专家的信中,一定是从新的视角,从乡村的价值的视角来看人才振兴的。这也就是我今天为什么把这两个词给连起来。

 

实现乡村的价值得靠人才振兴

 

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道德经》第51章有四句话:“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这四句话里蕴含着在乡村价值认知基础上的人才振兴的一个规律。

 

首先,即想要实现乡村的价值,就得靠有德行的人遵循规律而实践,走在奔向实现乡村价值的道路上。人通过制度、文化、技术等等,把这个乡村价值的实现之道,给它实践了,生成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上的方方面面的表现。这样的自觉实践乡村价值的“人”的振兴,就是人才振兴,人才振兴是大势所趋,是时代的呼唤。

 

其次,在乡村振兴这个系统性的伟大工程中,也要理解好道与德两方面因素的辩证关系。如果说,“道”是指乡村振兴的环境和条件,是其系统性的规律和结构;那么,遵循“道”而生成的“德”的有德行的人,积极行动着的先行者和探路人,则是此系统中那份自下而上、自内而外的、探索性的行动力量。换言之,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内在的根据和动力。

 

中国传统与近现代阶段的乡村价值体现

 

乡村的价值的主要内涵随着历史变迁而发生变化,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传统阶段和近现代阶段。

 

阶段一,传统阶段,强调传统中国千年来体现为“农耕文化”的乡村价值。千年的乡村价值,体现为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它是以大汉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主,兼容并包的、有着历史沉淀的、多样性的农耕文化。我们现在对农耕文化的态度就是深入挖掘,继承创新,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是要拟古,而是知天时行地利求人和,把历史中的现实感,现实中的历史感辩证的结合起来看。

 

阶段二,近现代阶段,强调近现代百年来体现为“现代化制度变迁的受体和成本”的乡村价值。近现代百年来中国现代化,在上世纪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清末新政和南京民国政府时期,第二第三产业剥夺小农剩余形成社会动乱乃至发生革命的制度演进过程;在建国前期,是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建设通过人民公社等制度安排获得小农剩余同时又保持基层社会稳定的原始积累过程。至于上世纪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化工业化初期阶段,有专家说其所取得成绩得益于村社集体所有制下的乡镇企业崛起,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勤劳革命和自我剥夺的身家文化;乃至于在工业化中期后的产业扩张阶段,乡村作为内化和消纳亚洲金融危机的“蓄水池”价值,其为失业的农民工提供就业和生存条件的“蓄水池”的“池底”,就是小农村社为基础单元的村社共有制下的血缘地缘关系及其机制。它作为一种中国乡村既有的价值文化体系,使得中国的现代经济危机软着陆。

 

新时代实现乡村价值的背景特点

 

阶段三,新时代阶段。这是今天我强调的重点阶段。要了解新时代的乡村价值,需要先明白其背景特点。

 

其一,新时代的宏观背景,强调的是“三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在“三新”的背景下,势必要改变过往的旧式发展思路,以发现、实现乡村价值的方式拓宽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这样,我们就将目光聚焦在乡村,在构建新格局的国内城乡融合中推动乡村振兴。在“三新”背景下的乡村振兴一定是一个综合的、硬件软件条件相结合的乡村振兴。比如,是把过去的既有经验和现在的数字化技术优势叠加起来的生态化的、数字化的乡村振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代背景的这个特点,强调了要为国家而建设乡村,振兴乡村。

 

其二,新时代的中国社会结构是城乡中国。

 

国家统计局在2012年春节前就宣布,当时中国总人口近13.5亿,城镇常住人口已达到6.908亿,占51.27%,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意味着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乡土中国,经过百年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变迁历程,就社会结构上而言已经成为城乡中国。城乡中国的新格局产生了新需求,对乡村的多功能多价值开发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新需求。从未来发展看,农业多功能、乡村多元价值将更加凸显,农业农村部唐仁健部长将其概括为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认为从战略全局看农村是战略后院,是我国实现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社会长期保持稳定的压舱石(参见《中共党史研究》2021年第5期)。总之,要重视城乡中国对乡村价值的新需求。

 

其三,近年来中央文件所强调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不断的强调县域的城镇化,而不是大城市化,强调县域经济,那么面对这个问题,就凸显了乡村经济制度的潜在价值,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发掘乡村经济制度的潜在价值,表现在从村级新型集体经济改革出发,在县域范围内构建三级市场体系,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四洗三慢两养”的乡村价值呼唤农业4.0版

 

如上三个背景特点所对应的乡村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周立教授总结了“四洗三慢两养”。“四洗”,是指,乡村社会可以帮助城市人洗净铅华,清新的空气可以洗肺;生态的食品可以洗胃;干净的水可以洗肝;纯朴的乡情可以洗心。“三慢”,是指乡村社会可以使城市人享受慢生产、慢生活和慢文化。“两养”是指乡村提供养老、康养空间,帮助城市人安度退休和休闲时光。这个“四洗三慢和两养”,是城里人4亿中产阶级的需求,满足城市方这方面需求的乡村供给侧改革,就凸显了乡村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怎么实现呢?按照周立教授的说法,,农业有1.0版,2.0版,3.0版,4.0版,新时代呼唤4.0版的农业发展。具体而言,1.0版是靠天吃饭的农业;2.0版是靠地吃饭的农业,主要是指设施农业,或者是产业化农业;3.0版实际上指的是服务业,如民宿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就叫农业4.0版,指的是将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开发三产二产一产中的综合价值,才能创造新供给、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时代呼唤农业4.0版,实现三产融合的农业多功能价值开发。

 

一个台湾小农的农业4.0版

 

要领会4.0版,可以了解一下台湾有机小农徐兰香的故事。2015年9月我去台湾访学一个月,期间走访了台东县有机小农徐兰香,她在自家搞三产融合。她在自家名叫“打碗花”的农场生产生态大米、蔬菜等农产品,这是一产;然后,她在自家建了一个小规模的醋厂,用传统手工艺把大米加工酿造成有机醋,这是她的二产。但她不止于二产,她还在自家院里做起了生态农家饭,由她女儿打理,这是她的三产。同时,她家还盖了一个会客室,开发了沉浸式教育的培训模式,给来到家里的城里人讲解粮食生产、药食同源、医农同根等。这间会客室就是融合三产形成四产的地方,来客从她农场的地里看了之后,坐到她的会客室,边喝边吃边品尝、边听她讲食育和食疗。她会讲有机食品和人生命健康之间的关系。她会讲一套生产生活的哲学,比如说她的醋限量100缸,卖完了就不再扩大再生产了,她就开始学习旅游,到处交流经验。她的醋价以质取胜,一瓶600毫升醋能卖到1200台币(人民币200余元)。总之,她地里的产品,酿造的工艺流程、她家里的体验式会客室,还有有机品尝等链条全部整合起来,就是一个农业4.0版。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村的农业4.0版

 

我于2021年4月去过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班彦村是以易地搬迁方式脱贫攻坚的典型村。当时是青海省委党校借着我给党校社会学硕士班上课的时机,花了半天时间带着学生们来到这个村做实践教学。省委党校的师生们60多人一起,不只是在那儿参观了土族盘秀、特色种植养殖,班彦酩馏酒,还搞现场教学了,还购买了一些农产品,最后走时还每个人手写了一张纸的感想,这就是三产融合为四产的一种青海本土的探索。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该村考察调研异地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这一天也被班彦村作为自己的红色文化教育日,每一年都会以各种文创形式来纪念,这也是发挥三产融合的好探索。 

 

这样的农业4.0版之所以能够实现,首先是各级党政支持。班彦村村民搬迁下来以后,先是县、乡两级政府投入非常多,把村庄基础设施打造好,做好绿化、美化、亮化,通天然气、通给排水、通光伏电,也就是先上“三化三通”工程。这样,老百姓住上了新房子,烧上了天然气,睡上了电热炕,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卫生厕所。以前的吃水难、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务工难、娶亲难这六难,现在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然后是村党支部主导的新型集体经济整合百业兴旺的资源。班彦新村不能走老路的发展,因为它以前种植芋头、桃子、李子等也赚不了什么钱。村两委班子只有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齐心协力地以集体经济为平台整合资源,做好规划,然后“返租倒包”给村合作社、经济能人、外来文创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把传统的盘绣技术传承了下来,也发展特色养殖、特色种植,发展班彦酩馏酿酒技术,以及相配套的乡村超市、农家体验和乡趣游乐项目。这是班彦村对接市场经过的一个发展逻辑。

 

人才振兴需要明理、行道和修德

 

我自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比较重视和强调“教育从小事做起”,也就是从内心做个有质量的,有幸福感的有道德的农民开始,从修身齐家开始。人才振兴需要自上而下的培训学习能够激发自下而上的学员内心的明理、行道和修德。

 

关于明理。是说不了解从事乡村建设的新思维,乡村的新价值,就不会有乡村建设的新行动。所以,明理就要学习乡村价值实现的道理,培养从事乡村建设的新思维,就要为乡村建设与振兴赋智赋能。关于行道。是指对于明理的学习要持之以恒,要在点滴中成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山起微尘,行之贵日新。强调外部各类社会力量的“陪伴式”,强调自内而外的“沉浸式”。关于修德。是指对于行道的关键要求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强调“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乡村振兴本质上是内化于心,外化于乡村建设的各个指标和各种现象。我比较尊崇“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等经典语句中所体现的精神。

 

大家看我参与的弘农试验,是关于乡村主体——农民从修身齐家做起的组织化试验。我深信:从己做起提升自己,由近及远地推及他人,本立而道生地引发他人,是从学习到生活对社会产生有效作用的不二路径。给大家展示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带领灵宝新农人,通过每天学习一集《治家宝库》的方式提升个人“明理、行道和修德”素养的手写笔记。大家应能看出来,学员们从第1集到70集的学习中所发生的大变化,这个大变化就是越写越诚心正意,越写越定静生慧。从知识上明理了从治家到工作的智慧;从行动上有了知行合一的感觉。新农人的培养,本质上是从生活方式和姿态开始的提升过程。
 

本文根据作者录音整理
文字梳理:张竞戈
统稿校对:杨梦琦